世事無奇不有,當全球股市都歌舞昇平,竟然傳出中央要調動兩萬億元(人民幣.下同)離岸資金救市。自從「習核心」進入第三個任期,揚言要在金融市場親自指揮和親自部署後,數以百計金融機構高管及財金官員受到調查,中國金融市場便風聲鶴唳,鬼影重重。
以中共黨書記習近平的黨中央來說,金融機構就是幫助黨國管治的工具,有了黨國為後盾,反而阻礙金融機構向風險為本的營運模式發展。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下,金融市場可以為民營經濟服務,但更多是配合國家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務,已故總理李克強主政時曾經提倡互聯網+,當時P2P及長租公寓等披上實體經濟外衣的金融操作便如雨後春筍,但當監管不力造成民眾利益損失,曾經熱情加持的監管部門亦會以維穩為由,毫不留情地打壓。
一直以來,中央希望金融機構能為黨國服務,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可以寬鬆,甚至放任,只要金融問題不牽連到系統性穩定,中央眼不見為乾淨,但若牽涉國策,金融機構必須站隊表忠。然而,金融市場的監管是非常重要,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,領導人對金融市場要有基本認知和國際視野,斷不能像港股已跌穿萬五,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頭頭竟說不見到市場有不尋常的地方,看來不正常的是投資者的慌不擇路。
港股穿萬五 揚言市場沒有異常
正因為這種忽冷忽熱的監管態度,中國的金融機構更其國際同業更缺乏風險意識,肆無忌憚地搵快錢,生怕音樂椅隨時叫停,寧願冒上東窗事發鋃鐺入獄的風險。當然,金融產品爆雷頻繁,也不能全怪金融機構,缺乏完善的監管體系及外行領導內行的官僚作風,再加上中國投資者無賭不歡的性格,中國股市注定成為短線投機的大賭場。
最近A股持續大跌,滬綜指更跌穿2,800點,創2020年4月3日以來新低。而伴隨「A股大跌」,就是內地「雪球」產品出現大面積虧損,連知名影星江疏影投資雪球爆倉的新聞都上熱搜。
所謂「雪球」產品,是對期權結構產品的泛稱,最終損益取決於產品到期時的市況,基本上與香港曾經風行的Accumulator(I’ll kill you later)或股票掛鉤票據(ELS)相類,產品為持有人提供固定回報,由單位數至20%以上,若掛鉤的指數跌穿某一預設水平,持有人便需按照合約方式在現貨市場買入股票,即要承擔股票虧損。目前大陸市場上的「雪球」,一般掛鉤中證500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。
自去年8月中植通知投資者該集團已資不抵債後,去年底海銀財富及今年初雪球產品等連環爆雷,理財產品未能履行付息還本的個案俯拾皆是,特別是結構性產品充斥市場,股市更有誘因遭人為地扭曲,內線人士質低股市,待結構性產品爆倉圖利,結果造成更大面積的爆雷事件。中央原本想大肆整頓金融官僚體系,但卻換來監管部門的不作為,最後要勞動中央另找一批不懂金融的官員來救市,從今次救市資金要從海外調動,已經反映這種部分官員躺平的普遍情況。
財金官員躺平 救市資金而來自離岸
雪球爆雷的規模暫時不詳,但應該遠低於因內房債危機而爆雷的中植理財產品。據內地金融機構估算,截至2023年10月底,掛鉤中證500和中證1000的雪球類產品存量總規模約佔全部場外衍生品規模的6%至10%,按照中位數8%估算,雪球目前存量名義本金為2,160億元。
中證500由2021年9月高位7,607跌至近日低位4,771,跌幅37%,期內中證1000跌幅相若,不少結構性產品要求持有人接貨在低於參考市況的三成以上,所以部分雪球產品已經進入雷區,假設市況一直向下尋底,接貨者不是被斬倉輸保證金,便可能衍生大量的追討差價的個案,以其標的資產規模2,000億元計算,若槓桿比例為10%,雪球持有人被斬倉便虧損兩百億元,看來救市傳聞自有其因。
從救市傳聞曝光的時機,很難不讓人懷疑與今年初陸續到期的衍生產品有關,彭博報道稱救市資金有兩萬億元,也令人質疑海外國企的離岸帳戶有沒有兩萬億之數,從事外貿的國企長期與海外有經常帳往來,為業務需要可以持有一定外匯,但大部分都會結匯,離岸帳戶的外匯不多,可能大型民營企業如字節跳動、拼多多、騰訊、阿里巴巴等持有外匯更寬裕,持有外匯資產最多的只能是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、中央匯金公司,或國有銀行海外分行,但要即時騰出兩萬億元資金救股市,令人匪夷所思。
救市須貫徹始終 否則陷信任危機
資料顯示,截至今年1月24日中國股市總市值約60萬億元,流通市值比例高達九成,任何人都知道兩萬億元救市有如杯水車薪,「救」字不是常人敢用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上周三(24日)親自預告降低存準率半個百分點,相當於為銀行系統注入流動性1萬億元,生效日在農曆年前的2月5日,令市場有了一些憧憬。
以往人行向銀行系統釋放額外的流動性,銀行只會向財力雄厚的國企放貸,而國企會將貸款轉借民企,民企是很難向銀行直接融資,但今時今日國企亦不轉借民企賺息差,因為貸款壞帳機會太高,國企亦得不償失,結果這些流動性最終都不會外溢至實體經濟,而只會在金融體系空轉。
2022年3月和9月當局分別降準,每次都是25基點,今次降50基點,看似積極,但最關鍵的是會否有財政刺激措施跟進,否則只是一次春節前紓緩市場資金緊絀的操作,無助於改善市場對經濟及股市的信心。在全球股市表現向好,救市本身已經是窩囊透頂,若未能貫徹始終,恐怕以後難再取信市場了。
【財經專欄】大盤漫談.伽羅華
資深財經傳媒人,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,在即食資訊年代,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,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。
免責聲明︰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,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,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、準確性和原創性。
另外,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,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,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。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。
全球主要股市欣欣向榮中國特色救市匪夷所思|伽羅華 - 香港01
Read More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